八旬老人“圆梦安居”
作者:杨秀云 发布时间:2014-12-23 15:26:19 点击率:1
——宾川县纪委监察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特困户援建安居房侧记
“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活着的时候,还能住进温暖的新房。”这是刘文贵老人这几天念叨最多的话语。已经年过八旬的刘文贵老人家住宾川县大营镇大营村委会小银甸村,全家两口人:他和一个40多岁的儿子,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基本丧失了劳动力。全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政府救助和乡邻的支持。多年来,父子俩吃住挤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简陋房子里,时常还要经受风吹日晒、寒风侵袭。而如今,父子俩无需花一分钱,就住进了崭新的安居房,电视、桌椅、床样样俱全,风吹雨淋的日子成为了历史,刘文贵老人在耄耋之年终于实现安居梦。
刘文贵老人何以能住进新房?这还得从宾川县纪委监察局挂钩联系大营镇说起。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纪委监察局一班人进村入户调研时发现,大营镇辖区所属五个村(社区),部分特困群众住房条件十分简陋,有的群众一家3口或4口人就住在一间5-10平米破败不堪的简易房内。多年来,虽然国家实施了扶贫安居工程项目,但仅靠项目补助到每户的1—2万元钱,这些特困群众无法再自筹资金改变当前的住房状况。
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杨金荣同志和县纪委监察局的一班人积极出点子,想办法,提出要将“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要切实解决特困群众的难题”的工作思路。在县纪委监察局牵头争取协调下,三方援建的模式随即形成,即:住建、扶贫部门安居工程项目补助、县级相关部门支持、社会力量捐赠,共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同时,县纪委和大营镇还积极协调联系到20套7成新家具和30株小叶榕无偿赠给困难群众。
大营镇特困户援建安居工程2014年11月启动。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0万元,建筑面积1810平方米,援建户的建设规模为2-3间的钢架小平房,每户安居房预算建设资金5.5-8万元,受益群众涉及大营镇瓦溪、大营、华侨社区、排营、萂村5个村委会(社区)共33户101人。工程建设由大营镇政府牵头,村组与援建对象签订援建协议,援建对象委托承建单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施工建设。
目前,刘文贵等3户特困群众的援建安居样板房已全面建成并喜迁新居,其余30户安居房的建设正加紧实施当中,有望在春节前全部入住新居。
脚上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锭多少真情。正是因为对群众的牵挂,县纪委监察局走村串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排百家难,谱写了一曲安居房援建感人篇章。在困难群众心中,他们不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无尽牵挂。这种牵挂,正是血浓于水的党群干群亲情!
(编辑:志远)